预防肝癌检查什么项目

预防肝癌可进行甲胎蛋白检测、超声检查、肝功能检查、CT或核磁共振检查、乙肝两对半检查等项目。肝癌早期筛查有助于及时发现病变,降低疾病风险。
甲胎蛋白是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血液中甲胎蛋白水平升高可能与肝癌发生有关。该检测通过抽取静脉血完成,操作简便且无创。甲胎蛋白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筛查具有较高敏感性,但需注意妊娠、肝炎等生理或病理状态也可能导致指标异常。建议高风险人群每6个月进行一次检测,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腹部超声是肝癌筛查的首选影像学方法,可清晰显示肝脏形态、大小及占位性病变。超声检查无辐射、价格适中,能发现直径超过1厘米的肝脏肿块。对于肝硬化患者,超声可监测结节变化,早期识别癌变倾向。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以保证图像质量,肥胖或肠气过多可能影响检查准确性。
肝功能检查通过检测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评估肝脏代谢能力。长期肝功能异常可能增加肝癌风险,尤其对慢性乙肝、酒精性肝病患者更具预警意义。采血检查前应避免饮酒和剧烈运动,部分药物可能干扰结果需提前告知医生。异常结果需结合影像学进一步排查。
增强CT或核磁共振能精准识别肝脏微小病灶,对超声可疑病变进行确诊。CT检查速度快,可显示肿瘤血供特征;核磁共振软组织分辨率更高,适合肝硬化背景下的结节鉴别。两种检查需注射对比剂,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选择。建议高风险人群每年进行一次影像学复查。
乙肝病毒感染是肝癌主要诱因,两对半检查可明确乙肝感染状态及免疫水平。表面抗原阳性者需定期监测病毒载量,必要时进行抗病毒治疗以阻断肝纤维化进程。疫苗接种者可通过抗体检测评估保护效果。该检查需空腹采血,与肝功能检查可同步进行提高效率。
预防肝癌需建立长期监测计划,40岁以上人群、乙肝携带者、长期饮酒者等高风险群体应每年进行1-2次联合筛查。日常需戒酒、控制体重、避免霉变食物,接种乙肝疫苗可从根本上降低感染风险。发现肝脏异常指标时应及时至消化内科或肝病科就诊,避免自行服用保肝药物延误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