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挠后出现片状紫斑

皮肤科编辑 科普小医森
28次浏览

关键词: #麻疹 #荨麻疹

荨麻疹挠后出现片状紫斑可能与皮肤血管炎症反应或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有关,常见于过敏性紫癜或血管性水肿等并发症荨麻疹本身是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引起的局限性水肿反应,搔抓可能加重局部炎症,导致皮下出血形成紫斑。若伴随发热、关节肿痛或腹痛,需警惕过敏性紫癜。

荨麻疹发作时因组胺释放引起瘙痒,反复搔抓会损伤真皮层微小血管,使红细胞外渗至皮下形成紫斑。此类紫斑多呈不规则片状,压之不褪色,常见于四肢和躯干。轻度者可能与局部机械性损伤相关,通常1-2周自行消退。但若紫斑持续扩散或伴随其他症状,需考虑系统性血管炎、血小板减少等病理因素。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病因,属于IgA介导的小血管炎,紫斑多对称分布于下肢,可能伴有关节肿痛、胃肠道出血或肾炎。成人出现类似表现需排除药物过敏、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血管性水肿若累及深层血管,也可能表现为大片紫斑,尤其好发于眼睑、口唇等疏松组织部位。

建议避免搔抓患处,可冷敷缓解瘙痒,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减少摩擦。记录紫斑出现时间、形态变化及伴随症状,就医时需提供详细病史。急性期需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凝血功能,必要时进行皮肤活检。治疗以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滴剂为主,严重者可短期使用泼尼松片。合并感染时需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