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病毒性肠胃炎症状

儿童病毒性胃肠炎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发热、腹痛及脱水等症状。该病通常由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需注意隔离与补液治疗。
呕吐是病毒性胃肠炎的早期典型症状,多呈喷射状,每日可达数次。家长需观察呕吐物性状,若含胆汁或血丝需立即就医。呕吐期间应暂停进食1-2小时,后尝试少量多次喂服口服补液盐。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保护胃肠黏膜。
患儿排便次数明显增多,粪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可能伴随酸臭味。严重腹泻会导致电解质紊乱,家长需记录排便次数及性状,使用低渗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避免高糖饮食,可遵医嘱配合使用消旋卡多曲颗粒调节肠道分泌。
多数患儿出现38℃左右中低热,持续2-3天。家长应每4小时监测体温,采用物理降温时禁用酒精擦浴。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栓剂,注意两种退热药间隔时间不少于4小时。
肠痉挛可引起阵发性脐周疼痛,哭闹时症状加重。建议家长用温热毛巾敷腹部缓解不适,禁止自行按压或服用止痛药。若腹痛持续超过6小时或转移至右下腹,需警惕肠套叠等并发症,应立即就医排查。
表现为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皮肤弹性下降等。轻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纠正,中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治疗。家长可通过按压指甲观察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超过2秒提示循环灌注不足,应及时送医。
患病期间应给予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饮食,避免牛奶等高渗食物。所有餐具需煮沸消毒,护理前后严格洗手。恢复期可补充锌制剂促进肠黏膜修复,若腹泻持续超过7天或出现血便、嗜睡等症状需复诊。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预防交叉感染,托幼机构患儿应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