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介入治疗效果

肝胆疾病编辑 医普小新
0次浏览

关键词: #血管瘤 #血管

血管瘤介入治疗效果通常较为理想,可作为主要治疗手段之一。肝血管瘤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导管动脉栓塞术、射频消融术等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通过阻断肿瘤血供使瘤体缩小,适用于直径超过5厘米或伴有症状的肝血管瘤。该技术需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将导管插入肝动脉,注入栓塞材料堵塞供血血管。术后可能出现短暂发热、腹痛等反应,多数1-2周内缓解。射频消融术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热能直接破坏瘤体组织,对直径3-5厘米的病灶效果显著。治疗时需在超声或CT定位下将电极针置入瘤体中心温度可达60-100℃。术后需监测肝功能指标,警惕出血或胆漏等并发症。两种介入方式均可保留正常肝组织,住院时间一般3-5天,但巨大血管瘤可能需分次治疗。治疗后3-6个月需复查影像学评估疗效,复发概率较低。

介入治疗后应避免剧烈运动1个月,定期复查超声或CT观察瘤体变化。饮食宜选择高蛋白、低脂肪食物促进肝细胞修复,限制酒精摄入减轻肝脏负担。若出现持续发热、剧烈腹痛或皮肤巩膜黄染需及时就医。保持规律作息与情绪稳定有助于术后恢复,必要时可配合中医调理改善体质。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