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细菌性肠炎的症状及治疗

宝宝细菌性肠炎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可通过补液、抗生素治疗、饮食调整等方式干预。细菌性肠炎通常由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大肠杆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建议家长及时带患儿就医。
腹泻是细菌性肠炎最常见的症状,患儿排便次数明显增多,粪便呈水样或黏液便,可能带有血丝。腹泻会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和脱水,家长需注意补充口服补液盐。若腹泻持续超过2天或出现血便,应立即就医。临床常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口服补液盐Ⅲ等药物辅助治疗。
患儿可能出现阵发性脐周或下腹部疼痛,哭闹时蜷缩身体。腹痛与肠道炎症刺激和肠痉挛有关,家长可用温热毛巾轻柔按摩腹部缓解不适。避免擅自使用解痉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或匹维溴铵片等药物。若腹痛持续加重或定位明确,需警惕肠套叠等并发症。
多数患儿伴有38-39℃的中低热,部分病原体感染可导致高热。家长应每4小时监测体温,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温水擦浴或退热贴。体温超过38.5℃时需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滴剂。持续高热不退或出现惊厥需急诊处理。
部分患儿在疾病初期会出现呕吐,可能导致脱水加重。呕吐时应暂禁食1-2小时,后少量多次喂食补液盐。避免强迫进食,可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混悬液止吐。若呕吐伴随意识改变或呕吐物带血,需立即就医排除肠梗阻等急症。
肠道炎症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患儿可能出现拒食、奶量下降等情况。急性期可给予米汤、稀粥等低渣饮食,逐渐恢复至正常饮食。母乳喂养中断,配方奶可暂时稀释冲泡。病程中注意补充锌制剂如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帮助肠黏膜修复。
细菌性肠炎患儿应保证充足休息,家长需严格消毒患儿用品和排泄物。恢复期饮食遵循从稀到稠、从少到多原则,避免高糖高脂食物。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尿量和皮肤弹性,预防脱水发生。疾病流行期间避免带宝宝去人群密集场所,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习惯。若症状反复或出现嗜睡、抽搐等表现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