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肝功能异常的症状

儿童肝功能异常的症状主要有皮肤黄染、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尿液颜色加深等。肝功能异常可能与病毒感染、药物损伤、遗传代谢性疾病、胆道梗阻、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检查。
皮肤和眼白发黄是肝功能异常的典型表现,医学上称为黄疸。当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时,胆红素在血液中堆积会导致皮肤黄染。儿童可能同时伴有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等症状。黄疸程度可从轻度柠檬黄色到深橘黄色,严重时甚至呈现黄绿色。家长发现孩子皮肤异常发黄时,需警惕肝炎、胆道闭锁等疾病。
肝功能异常会影响消化酶分泌和胆汁排泄,导致儿童出现明显的食欲下降。孩子可能对油腻食物产生厌恶感,进食量锐减,并伴有饭后饱胀感。长期食欲不振会导致体重减轻、营养不良。这种情况常见于慢性肝炎、脂肪肝等疾病,家长应记录孩子的饮食变化并及时就医。
肝脏解毒功能受损时,体内毒素积累会刺激胃肠道,引发反复恶心呕吐。呕吐物可能含有胆汁,呈现黄绿色。婴幼儿可能表现为频繁吐奶、拒食。这种症状在急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中较为突出,若伴随发热需警惕传染性肝炎的可能。
肝脏肿大或胆囊炎症会引起右上腹持续性隐痛或胀痛,儿童可能表述为"肚子不舒服"。腹部叩诊可发现肝区叩击痛,严重时可见腹部膨隆。腹胀多与门静脉高压导致的腹水有关,常见于肝硬化晚期。家长应注意孩子腹痛的位置、性质和持续时间。
肝功能异常时尿液中胆红素含量增加,会使尿液呈现深黄色或浓茶色,甚至伴有明显异味。这种变化早于皮肤黄染出现,是肝功能损害的早期信号。发现儿童尿色异常持续超过2天,需排查肝炎、溶血性疾病等可能。
家长发现儿童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检测。日常生活中要保证孩子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摄入;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伤的药物;定期复查肝功能,监测病情变化。对于确诊肝功能异常的儿童,家长要配合医生进行病因治疗,同时做好心理疏导,减轻孩子的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