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脑肿瘤手术风险

儿童脑肿瘤手术风险主要与肿瘤位置、大小、病理类型及患儿基础健康状况相关,多数情况下手术是相对安全的治疗选择,但存在出血、感染、神经功能损伤等潜在风险。
脑肿瘤位于非功能区且体积较小时,手术风险通常较低。术中采用神经导航和电生理监测技术可精准定位病灶,减少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术后常见短期并发症包括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多数可通过脱水药物控制。部分患儿可能出现一过性肢体无力或语言障碍,随着康复训练可逐步改善。麻醉风险与普通外科手术相似,术前全面评估心肺功能可有效降低意外概率。
当肿瘤侵犯脑干、丘脑等关键结构或包裹重要血管时,手术风险显著增加。术中可能因血管损伤导致大出血,需紧急输血处理。术后癫痫发作概率升高,需长期服用丙戊酸钠口服溶液预防。部分患儿会出现永久性视力减退、平衡障碍等后遗症。恶性肿瘤全切困难时,需结合放疗和替莫唑胺胶囊等化疗方案。术前存在严重脑积水的患儿,需先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缓解压力。
术后应保持头部切口清洁干燥,避免抓挠。饮食宜选择高蛋白流质食物如牛奶、鱼汤,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每日监测体温和意识状态,发现嗜睡或持续呕吐应及时复查头颅CT。康复期可进行认知训练和肢体功能锻炼,定期随访评估生长发育情况。避免剧烈运动和头部碰撞,接种疫苗前需咨询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