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是什么症状

耳石症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眩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等症状,通常由头部位置改变诱发。耳石症可能与内耳耳石脱落、头部外伤、内耳供血不足、前庭神经炎、骨质疏松等因素有关,可通过手法复位、药物治疗、前庭康复训练等方式改善。
耳石症最典型的症状是头部位置改变时出现的突发性眩晕,比如躺下、翻身、抬头或低头时。眩晕感通常持续数秒至一分钟,表现为天旋地转或自身晃动感,可能伴随出冷汗、面色苍白等自主神经症状。这类眩晕与内耳半规管中脱落的耳石颗粒刺激毛细胞有关,可通过Epley复位法或Semont复位法进行治疗。
患者在眩晕时会感觉周围环境或自身在旋转、倾斜或漂浮,这种视物旋转症状在闭眼时可能减轻。症状发作时眼球可能出现特征性的旋转性眼震,可通过视频眼震图检查确诊。此类症状需与脑卒中、梅尼埃病鉴别,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改善内耳微循环。
约半数患者会因强烈眩晕引发恶心呕吐,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呕吐多为胃内容物,发作后可有短暂缓解。建议发作时保持侧卧防误吸,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异丙嗪片缓解症状。需注意与胃肠炎、偏头痛性眩晕区分,频繁呕吐需静脉补液治疗。
发作间歇期可能出现行走不稳、踩棉花感等平衡功能障碍,尤其在黑暗环境中加重。这与前庭系统代偿不足有关,可通过前庭康复训练如Brandt-Daroff练习改善。老年患者需防跌倒骨折,必要时使用四脚拐杖辅助行走。
症状严格与特定体位相关,如仰头系鞋带、床上翻身等动作易诱发,安静坐立时无症状。诊断需通过Dix-Hallpike变位试验确认耳石位置,后半规管耳石症最常见。复位治疗后建议48小时内避免剧烈头部运动,睡眠时垫高枕头30度。
耳石症患者日常应避免突然转头或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前庭功能恢复。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适度进行散步、太极拳等平衡训练。若眩晕反复发作或伴随听力下降、头痛等症状,需及时排查梅尼埃病、听神经瘤等疾病。复位治疗后仍有症状者可重复治疗或联合使用银杏叶提取物片促进前庭代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