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的手术方式及特点

白内障手术方式主要有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等,不同手术方式在切口大小、恢复时间等方面存在差异。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是目前主流的手术方式,通过微小切口将超声探头伸入眼内,利用超声波将混浊的晶状体乳化后吸除。该手术切口通常为2-3毫米,术后恢复较快,视力改善明显。手术过程中会植入人工晶状体以替代原有晶状体,人工晶状体可根据患者需求选择单焦点、多焦点等不同类型。术后可能出现短暂的眼部不适、视力模糊等症状,多数在数天内缓解。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通过5-6毫米的切口将整个晶状体核完整摘除,相比超声乳化手术切口稍大。该手术适用于晶状体核较硬的患者,手术时间相对较短,对设备要求较低。术后需要缝合切口,恢复时间较超声乳化手术略长。术中同样需要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可能出现角膜水肿、前房炎症等并发症,需密切观察。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利用激光完成角膜切口、晶状体前囊膜切开等关键步骤,提高手术精确度。该手术可减少超声能量使用,降低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特别适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较低的患者。手术费用较高,需要特殊设备支持,术后视力恢复稳定,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囊外白内障摘除术通过10-12毫米的大切口将晶状体核和皮质摘除,保留后囊膜以植入人工晶状体。该手术适用于过熟期白内障或伴有晶状体脱位的复杂病例,手术视野清晰,操作相对简单。术后需要缝合切口,恢复期较长,可能出现散光、后囊膜混浊等并发症,需定期复查。
囊内白内障摘除术将晶状体连同囊膜完整摘除,适用于晶状体脱位或伴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手术切口较大,术后不能植入常规人工晶状体,需选择特殊类型的人工晶状体或配戴眼镜矫正视力。该手术并发症风险较高,可能出现玻璃体脱出、视网膜脱离等严重问题,术后需严格随访。
白内障患者术后应注意避免揉眼、剧烈运动等行为,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感染。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污水进入眼内。饮食上可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坚果等,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术后定期复查视力及眼底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处理。根据恢复情况逐步恢复正常用眼,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造成视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