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症状需做肠镜检查

消化内科编辑 医点就懂
0次浏览

关键词: #肠镜 #症状

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腹痛、消瘦、贫血、腹部包块6种症状时通常建议做肠镜检查。肠镜检查有助于发现肠道炎症、息肉、肿瘤等病变,是诊断肠道疾病的重要手段。

1、便血

便血是肠镜检查的重要指征,可能由痔疮、肛裂、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结肠癌等疾病引起。痔疮出血多为鲜红色血液附着于粪便表面,肛裂出血常伴有排便疼痛。肠道肿瘤引起的便血可能呈暗红色或黑色,与粪便混合。肠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出血部位,必要时可进行活检明确诊断。对于反复便血的患者,建议尽早进行肠镜检查排除恶性病变。

2、排便习惯改变

排便习惯突然改变持续2周以上需警惕肠道病变。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排便次数增多、排便不尽感、粪便变细等都可能是肠道疾病的信号。肠易激综合征、肠道炎症、息肉、肿瘤等均可导致排便习惯改变。肠镜检查可鉴别功能性肠病与器质性病变,对于40岁以上出现不明原因排便习惯改变者,建议完善肠镜检查。

3、腹痛

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痛,特别是左下腹或右下腹疼痛,可能与肠道疾病有关。肠痉挛、肠梗阻、憩室炎、炎症性肠病、肠道肿瘤等均可引起腹痛。肠镜检查有助于明确腹痛原因,对于腹痛伴有其他报警症状如体重下降、贫血的患者,应优先考虑肠镜检查。腹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等特征可帮助医生判断可能的病变部位。

4、消瘦

无明显诱因的体重下降超过5%需警惕消化系统疾病。肠道肿瘤、克罗恩病、肠结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可导致营养不良和消瘦。肠镜检查可发现肠道溃疡、狭窄、肿物等病变,对于近期体重明显下降伴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建议进行肠镜检查排除恶性疾病。同时需结合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全面评估消瘦原因。

5、贫血

缺铁性贫血可能是慢性消化道出血的表现。肠道息肉、血管畸形、炎症性肠病、肿瘤等疾病可引起慢性失血导致贫血。肠镜检查可发现出血病灶,对于不明原因贫血特别是男性或绝经后女性患者,应完善肠镜检查。贫血患者进行肠镜检查前需评估血红蛋白水平,必要时先纠正贫血再进行检查。

6、腹部包块

腹部触及包块需警惕肠道病变。肠道肿瘤、肠套叠、克罗恩病形成的炎性包块等都可能在腹部触及肿块。肠镜检查可观察肠道腔内情况,结合腹部CT等检查可明确包块性质。对于可触及的腹部包块,特别是伴有其他消化道症状者,应尽快进行肠镜检查。包块的位置、大小、活动度等特征有助于判断其来源。

出现上述症状时建议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症状特点、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综合判断是否需要肠镜检查。肠镜检查前需进行充分的肠道准备,检查后可能出现轻微腹胀、腹痛,一般可自行缓解。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40岁以上人群即使无症状也可考虑定期进行肠癌筛查。有肠道肿瘤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者应更早开始筛查并缩短筛查间隔。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