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细菌性痢疾的症状

小儿细菌性痢疾的症状主要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等。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感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多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儿童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感染。
发热是小儿细菌性痢疾的常见症状,体温可超过38摄氏度,部分患儿可能出现高热。发热通常伴随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与志贺菌释放内毒素刺激体温调节中枢有关。家长需注意监测体温变化,及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避免高热惊厥。若体温持续不退或超过39摄氏度,应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混悬液、布洛芬混悬滴剂等退热药物。
腹痛多表现为阵发性脐周或左下腹绞痛,排便后可能暂时缓解。腹痛与肠道炎症刺激和肠蠕动增强有关,严重时患儿可能出现屈膝卧位以减轻疼痛。家长可帮助患儿采取舒适体位,用温热毛巾敷腹部缓解不适。若腹痛剧烈或持续加重,需警惕肠穿孔等并发症,应及时就医检查。
腹泻表现为频繁排稀水样便,每日可达十余次,严重时可能导致脱水。志贺菌侵袭肠黏膜导致吸收功能障碍和分泌增加是腹泻的主要原因。家长需注意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避免食用高糖、高脂食物加重肠道负担。腹泻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调节肠道功能。
里急后重表现为便意频繁但排便量少,排便后仍有坠胀感,是直肠受炎症刺激的典型症状。患儿可能出现哭闹、坐立不安等表现。家长应保持患儿肛门清洁,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避免使用刺激性湿巾。症状持续不缓解需就医排除其他肠道疾病可能。
脓血便为黏液脓血混合的粪便,提示结肠黏膜溃疡和出血。便中可能含有大量白细胞和红细胞,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家长发现脓血便应立即就医,通过粪便培养明确病原体。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避免自行使用止泻药掩盖病情。
小儿细菌性痢疾具有较强传染性,家长需做好隔离防护,患儿餐具、衣物应单独消毒处理。恢复期给予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食物,避免生冷刺激。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和尿量,预防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疾病流行季节避免带儿童去人群密集场所,培养饭前便后洗手习惯,从源头减少感染概率。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嗜睡、抽搐等表现,须立即就医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