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黄斑病打针后出现眼压高

眼底黄斑病打针后出现眼压高可能与药物反应或注射操作有关,通常需及时就医处理。眼压升高可能表现为眼胀、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需通过降眼压药物或调整治疗方案干预。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注射治疗黄斑病变时,部分患者可能因药物成分或玻璃体腔容积变化导致房水循环暂时受阻,引发眼压升高。这种情况多出现在注射后1-3天内,眼压轻度升高时可通过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布林佐胺滴眼液等药物控制,同时密切监测眼压变化。若患者本身存在青光眼高危因素或既往有眼压异常史,注射前应充分评估风险。
少数情况下,注射过程中可能因操作技术或个体解剖结构差异,导致晶体位置异常或前房角机械性阻塞,造成急性眼压升高。这类情况可能伴随剧烈眼痛、恶心呕吐,需立即使用甘露醇注射液静脉滴注快速降眼压,必要时需前房穿刺治疗。术后应避免揉眼、剧烈运动,保持头部抬高体位,减少静脉回流压力。
建议患者注射后24小时内避免俯身动作,监测视力变化,出现持续眼胀或虹视现象需复诊。日常应控制咖啡因摄入,保持规律作息,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需严格管理基础疾病。定期复查眼底及眼压,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抗VEGF药物种类或注射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