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关节脱位类型

肘关节脱位类型主要有后脱位、前脱位、侧方脱位、分离脱位和复发性脱位。肘关节脱位通常由外伤、韧带松弛、先天发育异常等因素引起,需根据具体类型采取复位固定或手术治疗。
后脱位是肘关节脱位中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肘关节脱位的90%以上。多因跌倒时手掌撑地,暴力经前臂传导至肘部导致尺骨鹰嘴向后移位。患者表现为肘部肿胀畸形、肘关节呈半屈曲位、尺骨鹰嘴异常突出。急性期需立即手法复位,复位后使用石膏固定3-4周。若合并骨折或韧带严重损伤,可能需要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前脱位较为罕见,通常由肘后方直接暴力导致尺桡骨向前移位。可能伴有尺骨鹰嘴骨折或肱三头肌腱断裂。临床可见前臂相对肱骨前移、肘窝饱满。复位时需在麻醉下牵引前臂并向后推压桡骨头,复位后需评估韧带稳定性。不稳定者需手术修复韧带或使用外固定支架。
侧方脱位包括内侧脱位和外侧脱位,多由侧方暴力所致。内侧脱位常合并尺神经损伤,外侧脱位易伴发桡骨头骨折。查体可见肘部明显侧方畸形,X线显示肱尺关节对位异常。复位后需测试肘关节侧方稳定性,必要时行韧带修补术。康复期应避免过早负重以防再脱位。
分离脱位指肱尺关节和肱桡关节同时脱位,属于严重损伤。多因高能量创伤导致肘关节囊及周围韧带广泛撕裂。患者肘部肿胀剧烈,可能出现血管神经损伤症状。需急诊手术复位并修复韧带,术后需长期制动和渐进式康复训练以恢复关节稳定性。
复发性脱位多见于韧带松弛体质者或初次脱位治疗不当者。轻微外力即可引发反复脱位,严重影响关节功能。需通过MRI评估韧带损伤程度,通常需要手术重建韧带结构。术后需严格遵循康复计划,加强肘周肌肉力量训练,降低再脱位概率。
肘关节脱位复位后应保持石膏固定,避免过早活动。拆除固定后逐步进行屈伸旋转训练,配合热敷缓解僵硬。日常注意避免肘部过度负重,运动时佩戴护具。若出现持续疼痛、活动受限或再次脱位,需及时复查。儿童患者家长应监督制动和康复过程,防止继发关节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