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先天性失明表现

儿科编辑 科普小医森
0次浏览

关键词: #新生儿

新生儿先天性失明主要表现为对光线无反应、眼球震颤、瞳孔异常扩大或固定等。先天性失明可能与遗传因素、孕期感染、早产视网膜病变、先天性白内障、视神经发育异常等原因有关。建议家长及时带新生儿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1、对光线无反应

正常新生儿在强光刺激下会出现闭眼或转头回避动作。先天性失明患儿对光线刺激缺乏反应,表现为瞳孔不收缩、无眨眼反射。家长可用手电筒在婴儿眼前晃动观察反应,若持续无反应需警惕视功能异常。常见于先天性视神经萎缩或全眼球发育不良。

2、眼球震颤

先天性失明患儿常出现节律性眼球摆动,表现为水平或旋转型眼震。这种异常运动是因视觉传入缺失导致眼球定位功能障碍。需与生理性眼球震颤鉴别,病理性眼震幅度更大且持续存在。可能伴随先天性青光眼或小眼球畸形。

3、瞳孔异常

典型表现为瞳孔扩大且对光反射消失,或出现瞳孔大小不等。部分病例可见瞳孔呈白色反光,提示存在先天性白内障或视网膜母细胞瘤。家长发现婴儿瞳孔呈灰白色需立即就医,这类病变可能需紧急手术治疗。

4、注视障碍

3月龄后仍不能注视人脸或追踪移动物体,面部表情呆滞缺乏眼神交流。早产儿需特别关注此表现,可能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有关。建议家长用色彩鲜艳的玩具在婴儿眼前缓慢移动测试追视能力。

5、异常揉眼动作

婴儿频繁用手揉搓眼睛可能提示视觉不适,常见于先天性青光眼导致的眼压升高。伴随症状包括畏光、流泪、角膜混浊等。家长发现异常应及时测量眼压,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视神经损伤。

对于疑似先天性失明的新生儿,家长应记录具体异常表现及出现时间,避免强光直射婴儿眼睛。哺乳期母亲需保证充足维生素A摄入,早产儿应定期进行眼底筛查。确诊后需尽早开始视觉刺激训练,使用高对比度黑白图案、发声玩具等促进残余视功能发育。部分病例可通过角膜移植、白内障摘除等手术改善视力,术后需长期随访观察视觉发育情况。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