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肌炎有什么症状和危害

胸肌炎通常表现为胸肌区域的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可能由运动损伤、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胸肌炎的主要症状有局部压痛、肌肉僵硬、皮肤发红,严重时可导致肌肉功能受损。胸肌炎的危害包括慢性疼痛、肌肉力量下降,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引发脓肿或败血症。
胸肌炎患者常出现胸肌区域明显疼痛,按压时痛感加剧。疼痛可能向肩部或手臂放射,影响日常活动。症状多与肌肉过度使用或急性拉伤有关,表现为肌肉纤维微损伤。若由细菌感染引起,可能伴随局部皮肤温度升高。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热敷、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或抗生素如头孢克肟分散片。
胸肌炎会导致肌肉紧张和活动障碍,尤其在晨起或久坐后明显。僵硬感可能限制扩胸、抬臂等动作,严重时影响呼吸深度。这种情况常见于自身免疫性肌炎或慢性劳损,可能伴随肌酶升高。物理治疗如低频电刺激可缓解症状,必要时需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片。
感染性胸肌炎可能出现胸壁皮肤充血、肿胀,触摸有灼热感。这种情况提示可能存在细菌性肌炎或皮下脓肿形成,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患者可能同时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需及时进行血常规检查,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脓肿形成需切开引流。
长期胸肌炎可导致肌肉萎缩和力量减弱,影响上肢推举、提重物等功能。这种情况多见于未规范治疗的慢性肌炎或神经源性肌病,可能伴随肌电图异常。康复训练需循序渐进,结合超声波治疗,严重者需注射糖皮质激素如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
化脓性胸肌炎可能引发寒战、高热等败血症前兆,属于急症情况。这种情况多因创伤后感染未控制,细菌入血导致全身炎症反应。需立即住院进行血培养检查,静脉使用广谱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同时监测器官功能。
胸肌炎患者应避免提拉重物和剧烈扩胸运动,急性期可冷敷疼痛部位。饮食需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帮助肌肉组织修复,补充维生素C促进炎症消退。睡眠时建议采用半卧位减轻胸部压力,慢性患者可定期进行胸肌拉伸训练。若疼痛持续超过一周或出现呼吸困难,须及时至骨科或感染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