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一般做什么检查

消化内科编辑 健康真相官
0次浏览

关键词: #内科 #消化

消化内科常见的检查项目主要有胃镜检查、肠镜检查、腹部超声检查、碳13/14呼气试验、粪便常规检查等。

1、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是将带有摄像头的细长软管经口腔插入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直接观察消化道黏膜病变的检查方法。该检查能发现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早期胃癌等疾病。检查前需要空腹6-8小时,检查时可能引起恶心等不适,可采用无痛胃镜减轻反应。检查后2小时内禁食禁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2、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是通过肛门插入内窥镜观察结肠和直肠黏膜的检查手段,可诊断肠炎、肠息肉、结肠癌等疾病。检查前需进行严格的肠道准备,包括服用泻药清洁肠道。检查过程中可能产生腹胀感,无痛肠镜可减轻不适。检查后需观察是否有腹痛、便血等异常情况。

3、腹部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利用高频声波成像技术检查肝胆胰脾等腹部脏器,具有无创、便捷的特点。可发现胆囊结石、脂肪肝、胰腺囊肿等病变。检查前通常需要空腹8小时,避免胃肠气体干扰图像质量。对于肥胖患者或肠道积气较多者,图像清晰度可能受影响。

4、碳13/14呼气试验

该检查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标记的二氧化碳含量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受检者需服用含碳13或碳14标记的尿素胶囊,幽门螺杆菌会分解尿素产生标记二氧化碳。检查前需停用抗生素和抑酸药2-4周,空腹状态下进行检测,结果阳性提示需要根除治疗。

5、粪便常规检查

通过显微镜观察粪便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卵等成分,辅助诊断消化道出血、感染性腹泻等疾病。检查前3天应避免食用动物血制品,女性避开月经期。标本需在1小时内送检,延迟可能影响检测准确性。隐血试验阳性需进一步排查消化道肿瘤可能。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日常应注意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减少辛辣油腻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益生菌有助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出现持续腹痛、排便习惯改变、体重下降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检查项目。检查前后需严格遵守医嘱进行准备和护理,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