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长肉芽是怎么回事

牙龈长肉芽可能由慢性牙龈炎、根尖周炎、牙周脓肿、药物性牙龈增生、妊娠期牙龈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口腔清洁、药物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
牙龈长期受菌斑刺激可能导致慢性炎症,表现为牙龈红肿、质地松软并形成肉芽肿。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抑制细菌,配合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日常需采用巴氏刷牙法,并定期进行超声波洁牙。
龋齿未及时治疗引发根尖感染时,脓液可能穿透骨壁形成牙龈窦道,伴随咀嚼痛和牙齿松动。需拍摄牙片确认病灶后行根管治疗,急性期可服用甲硝唑芬布芬胶囊控制感染,配合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消炎。
牙周袋内厌氧菌繁殖会导致局部化脓,形成紫红色半球形隆起,按压有波动感。应急处理可切开引流,同时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联合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局部填塞。脓肿消退后需进行牙周刮治。
长期服用苯妥英钠片、硝苯地平控释片等药物可能引起纤维性增生,表现为牙龈乳头球状膨大。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增生严重者可选择牙龈成形术,日常使用软毛牙刷避免刺激。
孕激素水平升高会使毛细血管扩张形成妊娠性肉芽肿,常见于妊娠中期,分娩后多自行消退。出血明显时可用生理盐水含漱,避免搔刮。若影响进食需在产科医生监护下行电切术,术后用康复新液含漱促进愈合。
建议每日使用牙线清洁牙间隙,避免用患侧咀嚼过硬食物。吸烟者需戒烟以减少牙龈刺激,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牙龈肉芽持续增大或出血超过两周未缓解时,需及时到口腔颌面外科就诊,通过病理检查排除肿瘤性病变。术后恢复期可进食温凉流质,用氯己定含漱液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