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rh溶血是什么意思

儿科编辑 健康解读者
0次浏览

关键词: #新生儿

新生儿Rh溶血是指母婴Rh血型不合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红细胞破坏性疾病,主要由母亲Rh阴性而胎儿Rh阳性时,母体产生抗Rh抗体攻击胎儿红细胞导致。该病可能引发黄疸、贫血、肝脾肿大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核黄疸或心力衰竭

一、发病机制

当Rh阴性母亲怀有Rh阳性胎儿时,胎儿红细胞通过胎盘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刺激母体免疫系统产生抗D抗体。再次妊娠时,这些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表面Rh抗原结合,引发补体介导的溶血反应。溶血过程释放大量胆红素,超过新生儿肝脏代谢能力时即出现病理性黄疸。

二、临床表现

患儿出生后24小时内可出现进行性加重的黄疸,伴有皮肤苍白、肝脾肿大。重度溶血时可见水肿胎、胸腔积液等表现。实验室检查显示血红蛋白下降、网织红细胞增高、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胆红素脑病发生时会出现嗜睡、肌张力减低、尖叫等神经系统症状。

三、诊断方法

产前诊断依靠母体抗体效价检测和胎儿超声监测。出生后通过新生儿血型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血清胆红素测定确诊。需与ABO溶血、G6PD缺乏症等其它新生儿黄疸病因进行鉴别。动态监测胆红素水平对评估病情进展至关重要。

四、治疗措施

光疗是降低血清胆红素的主要手段,严重病例需换血治疗。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可阻断抗体介导的溶血过程。贫血患儿可输注Rh阴性洗涤红细胞。药物治疗包括苯巴比妥片促进肝酶成熟,茵栀黄口服液辅助退黄,注射用白蛋白结合游离胆红素。

五、预防策略

Rh阴性孕妇在妊娠28周和分娩后72小时内需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预防致敏。对已致敏孕妇需进行产前血浆置换或宫内输血。定期产检监测抗体效价,必要时提前终止妊娠。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进行血型筛查和胆红素监测。

Rh阴性孕妇应规范进行产前抗体筛查和预防性免疫球蛋白注射。新生儿出现黄疸进展快、嗜睡、拒奶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哺乳期母亲可适当增加喂养频率促进胆红素排泄,注意观察患儿皮肤黄染范围和反应状态。避免使用磺胺类等可能加重溶血的药物,保持适宜环境温度减少能量消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