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肠病包括几种病症

功能性肠病主要包括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功能性腹泻、功能性腹胀和功能性腹痛五种病症。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腹痛可能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等因素有关,排便习惯改变可表现为腹泻型、便秘型或混合型。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匹维溴铵片、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调节胃肠功能,同时需配合饮食调整和心理疏导。
功能性便秘是指非器质性原因引起的排便困难,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排便费力等。发病可能与结肠传输减慢、盆底肌协调障碍、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等因素有关。治疗可选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聚乙二醇4000散、麻仁润肠丸等药物,同时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和适量运动。
功能性腹泻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无明确器质性病变。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胃肠动力异常、食物不耐受等因素有关。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消旋卡多曲颗粒等药物,同时需注意饮食调理,避免刺激性食物。
功能性腹胀以腹部胀满感为主要表现,无明确器质性病因。可能与胃肠动力障碍、肠道气体产生过多、内脏高敏感性等因素有关。治疗可选用二甲硅油片、复方消化酶胶囊、四磨汤口服液等药物,同时需调整饮食习惯,减少产气食物摄入。
功能性腹痛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无明确器质性病变。发病机制涉及内脏高敏感性、脑-肠轴功能紊乱、心理因素等。治疗上可遵医嘱使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奥替溴铵片、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等药物,同时需配合心理干预和生活方式调整。
功能性肠病患者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饮食上建议少量多餐,避免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可进行散步、瑜伽等适度运动帮助改善胃肠功能。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日常可记录饮食和症状变化,帮助医生更好评估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