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重要性的认识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妊娠并发症等多种系统性疾病密切相关。口腔健康问题主要有龋齿、牙周病、口腔黏膜病变、牙齿缺失、口腔癌等,可通过日常清洁、定期检查、饮食控制、戒烟限酒、及时治疗等方式维护。忽视口腔健康可能导致咀嚼功能障碍、营养吸收不良、全身感染风险增加等问题。
龋齿是细菌分解食物残渣产酸腐蚀牙体导致的疾病,表现为牙齿变色、龋洞形成或冷热敏感。可能与高糖饮食、清洁不足、牙釉质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日常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定期涂氟可预防。中重度龋齿需采用玻璃离子水门汀或复合树脂充填治疗,严重者需根管治疗后冠修复。
牙周病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由菌斑堆积引发牙龈出血、牙槽骨吸收。吸烟、糖尿病、遗传因素会加重病情。基础治疗包括超声波洁治和龈下刮治,重度病例需翻瓣手术配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局部用药。日常使用牙线及冲牙器可减少菌斑堆积。
口腔溃疡、白斑、扁平苔藓等黏膜病变可能与维生素缺乏、免疫异常、HPV感染相关。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可用氨来呫诺口腔贴片缓解疼痛,白斑需活检排除癌变风险。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补充维生素B族有助于黏膜修复。
缺牙会影响发音和咀嚼效率,长期可导致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种植牙、固定桥或活动义齿均可修复,其中种植牙成功率较高但需评估骨量。缺牙后3-6个月是理想修复期,长期未修复可能增加牙槽骨吸收风险。
长期吸烟饮酒、嚼槟榔是主要诱因,早期表现为经久不愈的溃疡或白色红斑。确诊需活检病理检查,治疗采用手术切除联合放化疗。定期口腔检查有助于发现癌前病变,避免过烫饮食可降低发病风险。
维护口腔健康需建立每日刷牙两次、使用牙线清洁牙缝的习惯,每半年进行专业洁牙和口腔检查。控制精制糖摄入,增加高纤维蔬菜水果摄取有助于维持口腔微环境平衡。孕妇、糖尿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应加强口腔护理,出现牙龈出血、持续口臭等异常症状时须及时就医。儿童从萌出第一颗乳牙起就应开始口腔清洁,青少年可进行窝沟封闭预防龋齿。良好的口腔健康习惯需要终身坚持,是预防全身性疾病的重要基础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