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十个常见病

新生儿常见病主要有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脐炎、新生儿湿疹、新生儿鹅口疮、新生儿腹泻、新生儿尿布疹、新生儿结膜炎、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低血糖等。这些疾病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引起,建议家长密切观察新生儿表现,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消退,表现为皮肤轻微黄染。病理性黄疸可能与ABO溶血、感染等因素有关,表现为黄疸出现早、进展快、程度重。治疗可采用蓝光照射,严重时需换血治疗。常用药物有茵栀黄口服液、苯巴比妥片等。
新生儿肺炎可能由宫内感染、分娩时吸入羊水或出生后感染引起,表现为呼吸急促、口吐白沫、拒奶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抗生素,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颗粒等。重症需呼吸机辅助治疗。
新生儿脐炎多因脐部护理不当导致细菌感染,表现为脐周红肿、渗液、有异味。轻度可用碘伏消毒,严重时需使用抗生素如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家长需保持脐部干燥清洁,避免尿布摩擦。
新生儿湿疹可能与过敏、环境刺激等因素有关,表现为面部、躯干红斑、丘疹伴瘙痒。护理需保持皮肤清洁湿润,避免过热。药物可选用氢化可的松乳膏、氧化锌软膏等。母乳喂养的母亲需注意饮食。
新生儿鹅口疮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表现为口腔黏膜白色膜状物。治疗可用制霉菌素混悬液涂抹口腔,哺乳用具需煮沸消毒。母乳喂养前母亲需清洁乳头,避免交叉感染。
新生儿腹泻可能由喂养不当、感染等因素引起,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稀水样便。轻度可调整喂养,补充口服补液盐。感染性腹泻需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家长需注意观察脱水表现。
新生儿尿布疹因尿液、粪便刺激皮肤引起,表现为臀部红斑、糜烂。护理需及时更换尿布,保持臀部干燥。可外用鞣酸软膏、氧化锌软膏等。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湿巾擦拭。
新生儿结膜炎可能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眼睑红肿、分泌物增多。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妥布霉素滴眼液、更昔洛韦眼用凝胶等。家长护理时需注意手部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新生儿败血症是严重感染性疾病,表现为反应差、体温不稳定、喂养困难等。需立即住院治疗,使用注射用美罗培南、万古霉素等广谱抗生素。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风险较高。
新生儿低血糖多见于早产儿、糖尿病母亲婴儿,表现为嗜睡、喂养困难、震颤等。需及时监测血糖,静脉补充葡萄糖。高危新生儿需提早喂养,定期血糖监测。
新生儿护理需特别注意环境卫生和喂养卫生,家长要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母乳喂养有助于增强新生儿免疫力,人工喂养需严格消毒奶具。发现新生儿出现异常表现如发热、拒奶、精神差等,应立即就医。定期进行新生儿体检,按时接种疫苗,有助于预防疾病发生。日常注意观察新生儿大小便、睡眠、吃奶等情况,做好记录以便医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