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睾丸下垂是疝气吗

儿科编辑 医路阳光
0次浏览

关键词: #疝气 #睾丸

婴儿睾丸下垂不一定是疝气,可能是生理性阴囊松弛或鞘膜积液,但也需警惕腹股沟斜疝的可能。婴儿睾丸下垂主要有生理性阴囊松弛、鞘膜积液、腹股沟斜疝、睾丸扭转、隐睾等原因。

1、生理性阴囊松弛

婴儿阴囊皮肤松弛属正常现象,尤其在高温环境中阴囊会自然下垂以调节睾丸温度。这种情况无须干预,家长只需保持会阴清洁干燥,避免过度包裹。若伴随红肿或异常硬块则需就医。

2、鞘膜积液

鞘状突未完全闭合可能导致液体积聚形成鞘膜积液,表现为单侧阴囊无痛性肿大。多数在1岁前自行吸收,若2岁未消退需考虑鞘状突高位结扎术。临床常用超声检查确诊,需与疝气鉴别。

3、腹股沟斜疝

肠管通过未闭合的鞘状突进入阴囊时,会在哭闹时出现包块,安静时可能回纳。确诊需通过体格检查或超声,建议尽早行疝囊高位结扎术防止嵌顿。家长发现异常包块应及时按压固定并就医。

4、睾丸扭转

突发阴囊肿胀伴剧烈哭闹需警惕睾丸扭转,这是泌尿外科急症,6小时内手术复位可挽救睾丸。多因睾丸系膜过长导致,新生儿期和青春期高发,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主要诊断手段。

5、隐睾

睾丸未降入阴囊可能表现为阴囊空虚,但部分隐睾合并鞘膜积液时会出现假性下垂。应在6-12月龄完成睾丸固定术,延迟治疗可能影响生育功能。激素治疗对真性隐睾效果有限。

建议家长每日洗澡时观察婴儿阴囊形态变化,记录包块出现时间与体位关系。避免使用民间偏方按压处理,所有异常膨出均需由小儿外科医生评估。日常可选择宽松透气的纯棉尿布,减少腹压增高的因素如长时间哭闹或便秘。母乳喂养有助于降低鞘状突未闭概率,若需手术干预,目前腹腔镜微创技术安全性较高。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