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身疾病

神经内科编辑 健康解读者
0次浏览

关键词: #疾病

心身疾病是指由心理因素引发或加重的躯体疾病,其发生发展与情绪压力、性格特征等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常见类型包括高血压消化性溃疡偏头痛湿疹等。

1、发病机制

心身疾病的发病涉及心理-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紊乱。长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可导致交感神经持续兴奋,促使儿茶酚胺类物质过量分泌,引发血管收缩异常、胃肠黏膜屏障破坏等病理改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失调还会干扰糖皮质激素分泌节律。

2、典型疾病

心血管系统可见原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多伴有A型行为模式。消化系统常见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应激状态下症状明显加重。皮肤科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等慢性皮肤病也常因情绪波动反复发作。

3、诊断要点

需符合器质性病变的医学检查证据,同时存在明确的心理社会诱因。诊断时需排除单纯躯体疾病,关注症状与情绪压力的时序关联。常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症状自评量表等心理评估工具辅助判断。

4、治疗原则

采用心身同治模式,在规范用药控制躯体症状的同时,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改善错误认知。严重焦虑抑郁者可短期使用帕罗西汀片、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抗抑郁药,配合生物反馈治疗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5、预防措施

建立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促进内啡肽分泌。学习正念冥想等压力管理技巧,培养倾诉、音乐放松等情绪宣泄渠道。易感人群应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筛查。

心身疾病患者需避免过度关注躯体不适,建议记录情绪变化与症状发作的关联性。饮食上增加富含色氨酸的小米、香蕉等食物帮助合成血清素,限制咖啡因摄入。当出现持续失眠、情绪低落超过两周时,应及时到心身医学科或临床心理科就诊,接受专业心理干预与药物治疗。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