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种常见眼科疾病及症状有哪些

常见的18种眼科疾病及症状主要包括结膜炎、干眼症、麦粒肿、霰粒肿、角膜炎、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脱离、黄斑变性、飞蚊症、斜视、弱视、近视、远视、散光、视神经炎、眼睑炎、泪囊炎等。这些疾病可能表现为眼红、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眼前黑影飘动等症状。
结膜炎通常由细菌、病毒感染或过敏引起,表现为眼红、眼痒、分泌物增多。细菌性结膜炎可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等抗生素治疗,病毒性结膜炎可选用更昔洛韦滴眼液,过敏性结膜炎需配合色甘酸钠滴眼液抗过敏。
干眼症与泪液分泌不足或蒸发过快有关,常见症状为眼部干涩、异物感、视疲劳。人工泪液如玻璃酸钠滴眼液可缓解症状,严重者需使用环孢素滴眼液抑制炎症。避免长时间用眼、保持环境湿度有助于改善。
麦粒肿是睫毛毛囊或睑板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表现为眼睑局部红肿热痛。早期可热敷促进消退,化脓后需切开排脓。可外用红霉素眼膏控制感染,避免挤压以防扩散。
青光眼以眼压升高为特征,急性发作时出现眼胀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骤降。常用降眼压药物包括布林佐胺滴眼液、拉坦前列素滴眼液,晚期可能需激光或滤过手术。
白内障因晶状体混浊导致渐进性视力下降,早期可使用吡诺克辛钠滴眼液延缓进展,成熟期需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强光下视物模糊是其典型表现。
视网膜脱离表现为突发闪光感、视野缺损及幕样遮挡感,需紧急手术复位。孔源性脱离可行巩膜扣带术,复杂病例需玻璃体切割联合气体或硅油填充。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分为干性和湿性,前者表现为缓慢视力下降,后者伴视物变形。湿性型需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配合叶黄素补充剂营养视网膜。
飞蚊症是玻璃体混浊的表现,眼前出现点状、线状漂浮物。生理性飞蚊症无须治疗,病理性需排查视网膜病变。严重者可考虑玻璃体切割术。
斜视表现为双眼视轴不平行,可能伴复视或代偿头位。儿童需尽早矫正以防弱视,成人可通过棱镜眼镜、肉毒毒素注射或眼外肌手术改善。
弱视是视觉发育期形成的视力低下,需在12岁前进行遮盖疗法、精细目力训练。错过治疗时机可能导致永久性视力缺陷。
近视表现为远视力下降,与眼轴过长有关。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可矫正视力,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可能延缓青少年进展。
远视者看近模糊易疲劳,儿童高度远视可能诱发内斜视。通过凸透镜矫正,必要时进行屈光手术。
散光因角膜曲率不均导致视物重影,规则散光可用柱镜矫正,不规则散光需硬性角膜接触镜或角膜地形图引导的激光手术。
视神经炎多与脱髓鞘疾病相关,表现为急性视力下降伴眼球转动痛。需静脉注射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配合维生素B12营养神经。
眼睑炎分为前部与后部,前者累及睫毛根部,后者涉及睑板腺。需热敷清洁,配合夫西地酸滴眼液控制感染,严重者口服多西环素。
泪囊炎表现为泪溢、内眦脓性分泌物。急性期需全身抗生素,慢性者可行泪道探通或鼻腔泪囊吻合术。
角膜炎由感染或外伤引起,表现为眼痛畏光流泪。细菌性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真菌性需那他霉素滴眼液,病毒性用阿昔洛韦滴眼液。
霰粒肿是睑板腺慢性肉芽肿性炎症,表现为无痛性眼睑硬结。小囊肿可热敷促吸收,较大者需手术刮除。
日常应注意用眼卫生,避免揉眼及过度用眼。出现持续眼红、视力骤降、眼压升高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定期眼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隐匿性疾病。均衡饮食中补充维生素A、叶黄素等营养素对维持眼健康有益。儿童应建立屈光档案监测视力发育,中老年人建议每年检查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