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疙瘩和增生的区别

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均属于异常瘢痕组织,但两者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式上存在差异。瘢痕疙瘩表现为超出原伤口边界的红色隆起硬结,增生性瘢痕则局限于伤口范围内呈紫红色增厚。
瘢痕疙瘩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导致胶原合成异常,常无明确外伤史。增生性瘢痕多由烧伤、手术等创伤引发,胶原纤维排列紊乱但未突破伤口边缘。
瘢痕疙瘩呈蟹足样向外生长,质地坚硬伴瘙痒疼痛,好发于胸肩部。增生性瘢痕表现为局部皮肤增厚隆起,颜色深红或紫红,随时间可能逐渐软化。
瘢痕疙瘩镜下可见大量漩涡状排列的透明变性胶原纤维束。增生性瘢痕显示真皮层胶原纤维增生但排列方向与表皮平行。
瘢痕疙瘩具有持续生长特性,极少自行消退。增生性瘢痕通常在6-12个月内停止发展,部分可逐渐平坦。
瘢痕疙瘩需综合使用曲安奈德注射液封闭治疗、硅酮凝胶外用及激光干预。增生性瘢痕可采用压力疗法、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及脉冲染料激光治疗。
日常护理需避免搔抓刺激瘢痕部位,瘢痕体质者应预防皮肤损伤。新发伤口建议早期使用硅酮类敷料,瘢痕增生期需严格防晒。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E和优质蛋白,限制辛辣食物摄入。若瘢痕出现持续增大、溃烂或功能障碍,应及时至整形外科或皮肤科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