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怎样检查出来

关键词: #肿瘤
关键词: #肿瘤
肿瘤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内镜检查等方式检查出来。肿瘤检查方法的选择需结合疑似肿瘤类型、部位及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医生通过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等方法初步判断肿瘤存在。体表肿瘤如乳腺肿块、甲状腺结节可通过触诊发现质地异常;腹腔肿瘤可能表现为脏器肿大或异常包块。体格检查具有无创、便捷的特点,但难以确定肿瘤性质。
包括超声、X线、CT、MRI、PET-CT等。超声适用于浅表器官和软组织检查;CT对肺部、腹部肿瘤敏感;MRI对神经系统和软组织分辨率高;PET-CT可评估全身肿瘤转移情况。影像学能明确肿瘤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多数检查无创或微创。
通过血液、尿液等检测肿瘤标志物如AFP、CEA、CA125等。血常规可发现白血病异常细胞;肝功能异常可能提示肝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与前列腺癌相关。实验室检查辅助诊断但特异性有限,需结合其他检查。
通过穿刺活检、手术切除标本或体液细胞学检查,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可确定肿瘤分子分型,基因检测指导靶向治疗。病理诊断是肿瘤确诊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
胃镜、肠镜、支气管镜等可直接观察空腔脏器黏膜病变,同时进行活检。早期胃癌、结直肠癌可通过内镜发现,部分可在内镜下切除。检查前需清洁肠道或禁食,可能引起短暂不适。
发现不明原因肿块、持续疼痛、体重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遵医嘱做好肠道准备或禁食。检查后注意观察有无出血、感染等异常,病理检查需等待3-7个工作日。健康人群建议定期进行癌症筛查,高危人群需缩短筛查间隔。保持规律作息和均衡饮食有助于降低肿瘤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