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症状

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早期表现为排尿异常、尿路感染,随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肾积水、生长发育迟缓,严重时可导致肾功能损害。该病主要由膀胱输尿管连接部先天发育异常引起,可能伴随发热、腰痛、尿液浑浊等症状。
患儿可能出现尿频、尿急、排尿疼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与尿液反流刺激膀胱黏膜有关。建议家长记录排尿日记,观察尿量及排尿频率变化。若确诊后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抗生素预防感染,配合膀胱功能训练改善症状。
细菌通过反流尿液上行感染是典型表现,患儿可能出现发热、尿液异味或血尿。家长需注意会阴清洁,及时更换尿布。临床常用呋喃妥因肠溶片、磷霉素氨丁三醇散等抗菌药物控制感染,严重时需静脉注射头孢曲松钠注射液。
长期反流可能导致输尿管扩张及肾盂积水,超声检查可见肾脏结构改变。轻度积水可尝试保守治疗,中重度需评估手术指征。家长应定期带孩子复查泌尿系超声,监测肾功能指标如血肌酐水平。
慢性肾功能受损会影响营养吸收,表现为体重增长缓慢、身高低于同龄标准。需加强蛋白质及热量摄入,必要时在营养师指导下使用小儿氨基酸配方奶粉。同时监测血尿素氮、血磷等指标。
终末期可能出现高血压、贫血等慢性肾病表现,需限制钠盐摄入并补充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终末期需考虑肾脏替代治疗,家长应学习腹膜透析护理技术或做好肾移植术前准备。
日常护理需保持每日饮水量1000-1500毫升,避免便秘增加腹压。建议选择宽松棉质内衣,排尿后从前向后擦拭会阴。每3-6个月复查尿常规、泌尿系超声及肾功能,接种疫苗前需咨询医生。出现新发发热或尿液性状改变时应及时就诊,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