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老是吐奶怎么办

婴儿老是吐奶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控制单次奶量、拍嗝排气、避免过度活动、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婴儿吐奶通常由贲门发育不全、喂养不当、胃食管反流、牛奶蛋白过敏、幽门狭窄等原因引起。
喂养时保持婴儿头部高于腹部,采用半坐位或斜抱姿势,有助于减少奶液反流。哺乳后维持该姿势15-20分钟,避免立即平躺。母乳喂养时注意让婴儿完全含住乳晕,奶瓶喂养时选择适合月龄的奶嘴孔径,防止吸入过多空气。
少量多次喂养能减轻胃部压力,新生儿每次奶量建议30-60毫升,随月龄逐渐增加。观察婴儿吮吸节奏,当出现扭头、闭口等饱腹信号时停止喂食。两次喂养间隔不少于2小时,避免过度喂养导致胃内压增高。
喂养中途及结束后竖抱婴儿,用空心掌由下至上轻拍背部,帮助排出胃内气体。可采用坐位拍嗝法,让婴儿坐在照料者大腿上,一手扶住下巴,另一手轻拍背部。若5分钟内未出嗝,可让婴儿侧卧观察。
喂奶后1小时内不要剧烈摇晃、翻身或更换尿布,减少腹部受压。建议将婴儿置于安静环境,可进行轻柔抚触。早产儿或低体重儿需延长静卧时间,必要时使用防吐奶斜坡垫保持15-30度仰角。
若吐奶伴随体重不增、喷射性呕吐、血性呕吐物、哭闹拒食等症状,可能与病理性胃食管反流、幽门狭窄或牛奶蛋白过敏有关。需进行超声检查、过敏原检测等,幽门狭窄需行幽门环肌切开术,牛奶蛋白过敏需改用深度水解配方奶粉。
家长应记录吐奶频率、性状及伴随症状,选择透气围兜防止颈部皮肤刺激。哺乳期母亲需避免进食辛辣、豆类等易胀气食物。病理性吐奶婴儿睡眠时建议采用仰卧位,床垫头部抬高10厘米。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曲线,若体重增长迟缓需营养科会诊制定喂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