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反复发烧又腹泻怎么办

小儿反复发烧又腹泻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物理降温、使用药物、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小儿反复发烧又腹泻通常由胃肠型感冒、轮状病毒感染、细菌性肠炎、食物过敏、乳糖不耐受等原因引起。
小儿反复发烧又腹泻期间胃肠功能较弱,建议家长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粥、面条等,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加重胃肠负担。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哺乳,但母亲需注意饮食清淡。已添加辅食的幼儿可暂停摄入肉类、鸡蛋等难消化食物,待症状缓解后逐渐恢复。
发热和腹泻会导致体内水分大量流失,家长需少量多次给患儿补充口服补液盐溶液,预防脱水。每公斤体重每日需补充50-100毫升液体,每次腹泻后额外补充10毫升每公斤体重的补液。可观察患儿尿量、精神状态判断脱水程度,出现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等中度脱水表现时需立即就医。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可使用温水擦浴、退热贴等物理降温方式。将室温控制在25摄氏度左右,减少衣物包裹但避免受凉。禁止使用酒精擦浴,婴幼儿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易导致酒精中毒。若物理降温2小时后体温仍持续升高,需考虑药物干预。
细菌性肠炎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等抗生素。轮状病毒感染可使用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调节肠道菌群。发热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或布洛芬混悬滴剂,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所有药物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禁止自行服用止泻药。
若患儿出现持续高热超过3天、血便、呕吐无法进食、嗜睡或烦躁不安、尿量明显减少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6个月以下婴儿出现发热腹泻应优先就诊。就医时携带详细症状记录和已用药物信息,便于医生准确判断病因。病毒性胃肠炎通常具有自限性,但需警惕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小儿反复发烧又腹泻期间,家长需每日记录体温、排便次数及性状、进食量等关键指标。保持患儿臀部清洁干燥,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恢复期逐渐增加营养密度,优先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注意家庭环境消毒,照顾者接触患儿前后需规范洗手。症状完全消失后仍需观察3-5天,确认无复发方可恢复正常饮食和活动。定期进行生长发育评估,长期腹泻可能影响营养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