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慢粒性白血病症状

小儿慢粒性白血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倾向、肝脾肿大及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该病可能由遗传因素、环境暴露、辐射接触、病毒感染或基因突变等原因引起,需通过骨髓穿刺等检查确诊。
发热是免疫系统异常激活的表现,患儿可能出现持续低热或间歇性高热,体温波动在37.5-39摄氏度之间。该症状与白血病细胞浸润导致炎症因子释放有关,需与感染性发热鉴别。临床常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药物对症处理,同时需监测血常规变化。
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活动后气促,血红蛋白常低于100g/L。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家长需注意患儿有无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可遵医嘱补充琥珀酸亚铁颗粒、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等铁剂,必要时输注浓缩红细胞。
患儿易出现皮肤瘀斑、鼻出血或牙龈渗血,与血小板减少相关。血小板计数多低于50×10^9/L,严重时可发生内脏出血。家长需避免患儿剧烈运动,防止外伤,临床常用氨甲环酸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等止血药物,危急时需输注血小板。
腹部膨隆是常见体征,超声检查可见肝脏肋下超过2厘米,脾脏超过肋下3厘米。由白血病细胞浸润造血器官引起,可能伴随腹胀、早饱感。家长需定期测量患儿腹围,避免腹部受压,治疗主要依赖化疗药物如注射用阿糖胞苷等控制病情进展。
多表现为颈部、腋窝无痛性淋巴结肿大,直径常超过1厘米,质地偏硬。与异常白细胞增殖浸润淋巴组织有关,需与结核等感染性疾病鉴别。家长发现肿块应及时就医,避免挤压,病理活检可明确诊断,治疗需采用长春新碱注射液等化疗方案。
家长需保持患儿居住环境清洁,避免感染风险。饮食应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如蒸蛋羹、瘦肉粥等。定期监测体温及出血倾向,严格遵医嘱进行化疗或靶向治疗。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变化,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头痛或意识改变需立即急诊处理。治疗期间应按时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配合医生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