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病毒感冒的症状及其治疗方法

小儿病毒感冒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可通过生活护理、物理降温、药物治疗等方式干预。病毒感冒通常由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可能伴随咽痛、食欲减退等表现。
病毒感冒患儿常出现38-39摄氏度的中低热,部分可能超过39摄氏度。家长需定时测量体温,发热时可使用退热贴或温水擦浴物理降温。若体温持续不降或出现高热惊厥,需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退热药物。发热期间应保持室内通风,避免穿着过多衣物。
早期多为干咳,后期可能伴有痰液。家长可适当抬高患儿头部,保持空气湿润有助于缓解症状。咳嗽剧烈时可遵医嘱使用小儿止咳糖浆、氨溴索口服溶液等药物。避免接触冷空气或刺激性气味,咳嗽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喘息声应及时就医。
表现为鼻腔分泌物增多、呼吸不畅,婴幼儿可能出现拒奶。可使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清洁鼻腔,睡眠时垫高头部。鼻塞严重时经医生指导后可使用盐酸赛洛唑啉鼻用喷雾剂,但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有助于稀释分泌物。
患儿可能表现为吞咽困难、哭闹增多。可少量多次饮用温凉流质食物,避免酸性或坚硬食物刺激咽喉。遵医嘱使用开喉剑喷雾剂、西瓜霜含片等缓解症状。用淡盐水漱口有助于减轻炎症,婴幼儿可用棉签蘸取少量生理盐水清洁口腔。
可能出现精神萎靡、肌肉酸痛、食欲下降等表现。保证充足休息,饮食以易消化的粥类、面条为主,适量补充维生素C泡腾片。若出现持续呕吐、嗜睡或尿量减少,需警惕脱水或并发症,应立即就医。恢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逐步增加活动量。
病毒感冒期间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和症状变化,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的水分摄入,饮食选择南瓜粥、蒸蛋羹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恢复后1-2周内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注意根据气温及时增减衣物。若出现呼吸急促、持续高热或皮疹等异常表现,须立即前往儿科急诊就诊。平时可通过勤洗手、定期开窗通风等措施预防呼吸道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