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炎为什么会腹痛

肠胃炎腹痛主要与胃肠黏膜炎症刺激、平滑肌痉挛、肠道菌群紊乱、消化功能异常及神经反射增强等因素有关。肠胃炎可能由病毒或细菌感染、食物中毒、药物刺激、过敏反应及慢性疾病诱发,通常表现为腹部绞痛、胀痛、隐痛或阵发性疼痛,可能伴随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病原体感染或刺激性物质损伤胃肠黏膜时,局部释放前列腺素、组胺等炎性介质,直接刺激痛觉神经末梢。急性细菌性肠胃炎常见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诺氟沙星胶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药物。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则需补充电解质溶液并配合蒙脱石散保护黏膜。
炎症反应导致胃肠平滑肌异常收缩,引发阵发性绞痛。肠易激综合征或食物过敏患者更易出现痉挛性疼痛,可热敷腹部缓解,严重时需使用消旋山莨菪碱片或匹维溴铵片等解痉药物。儿童患者家长需注意避免腹部受凉,哺乳期母亲应暂停摄入乳制品等易致敏食物。
致病微生物过度繁殖抑制正常菌群,影响短链脂肪酸生成,导致肠屏障功能受损。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力低下者易发生菌群紊乱,建议配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等微生态制剂。日常可适量食用无糖酸奶、发酵食品帮助菌群恢复。
炎症状态下消化酶分泌不足,未充分分解的食物滞留肠道产生气体和酸性代谢产物,刺激肠壁引发胀痛。慢性胃炎患者可短期使用胰酶肠溶胶囊辅助消化,急性期需选择低脂低纤维饮食,如米汤、蒸苹果等易吸收食物。
反复炎症刺激使肠道神经系统敏感性增高,轻微压力即可诱发疼痛。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可能出现进食后腹痛加重,可尝试薄荷油腹部按摩缓解,必要时使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调节胃肠动力。心理应激会加剧症状,需保持规律作息和情绪稳定。
肠胃炎发作期应选择低渣流质饮食,如米粥、藕粉等,避免辛辣、生冷及高糖食物。症状缓解后逐步引入蒸蛋、软面条等半流质,每日少量多餐。注意补充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腹痛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发热、血便需及时就医。恢复期可适当散步促进肠蠕动,但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胃肠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