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主要症状是

儿科编辑 科普小医森
0次浏览

关键词: #症状 #小儿

小儿麻痹主要症状包括发热、肢体疼痛、肌肉无力以及瘫痪。小儿麻痹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常见于儿童。症状轻重不一,轻者仅有轻微不适,重者可导致永久性瘫痪甚至死亡。

1、发热

发热是小儿麻痹的早期症状之一,体温可能升高至38-39摄氏度,伴有头痛、咽痛等类似感冒的表现。发热通常持续1-3天,部分患儿可能误诊为普通上呼吸道感染。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变化,若持续不退或反复发热,应及时就医。

2、肢体疼痛

患儿可能出现四肢肌肉疼痛,以下肢多见,表现为拒绝行走或触摸肢体时哭闹。疼痛与病毒侵袭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有关,可能伴随肌肉压痛或痉挛。家长可通过热敷缓解疼痛,但避免按摩以免加重神经损伤。

3、肌肉无力

疾病进展期会出现进行性肌肉无力,常见于单侧下肢,表现为站立不稳、步态异常。检查可见肌张力减退、腱反射减弱,这与运动神经元受损导致肌肉失去神经支配有关。此时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跌倒造成二次伤害。

4、瘫痪

约1%患儿会发展为弛缓性瘫痪,多发生在发热后2-10天。瘫痪呈不对称性分布,下肢受累多于上肢,受累肌肉完全丧失收缩能力。瘫痪期可能持续数周至数月,部分患儿会遗留永久性残疾。早期康复训练对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5、呼吸肌麻痹

最严重者可累及延髓和呼吸肌,出现吞咽困难、言语不清、呼吸困难等危及生命的症状。这类患儿需要立即住院治疗,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疫苗接种是预防此类重症病例的最有效手段。

家长发现儿童出现不明原因发热伴肢体活动障碍时,应立即隔离患儿并送医排查。疾病急性期应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加重神经损伤。恢复期可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肌肉按摩、关节活动度训练等物理治疗。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促进神经修复,如鸡蛋、鱼肉、西蓝花等。目前我国通过计划免疫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该病发病率已显著下降,但仍需按时完成疫苗全程接种。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