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骨折的症状有哪些症状

手臂骨折的症状主要有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畸形和骨擦音或骨擦感。手臂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等因素引起,建议患者就医检查,明确诊断后遵医嘱治疗。
手臂骨折后,骨折部位会出现剧烈疼痛,尤其在活动或触碰时疼痛加剧。疼痛可能向周围放射,影响患者正常活动。骨折引起的疼痛通常持续存在,休息时可能减轻但不会完全消失。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等药物缓解疼痛,同时需避免自行移动患肢。
骨折后局部软组织损伤会导致血管破裂,血液和组织液渗出形成肿胀。肿胀通常在伤后几小时内出现并逐渐加重,可能伴随皮肤发红、发热。严重肿胀可能压迫神经血管,导致肢体远端麻木或血液循环障碍。患者可遵医嘱使用七叶皂苷钠片、迈之灵片等药物减轻肿胀,同时抬高患肢有助于消肿。
骨折会导致手臂正常功能丧失,患者无法完成日常动作如握持、抬举等。骨折端不稳定时,活动可能加重损伤或引起剧烈疼痛。部分患者可能因疼痛恐惧而主动限制活动。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石膏固定或支具外固定,限制不当活动以促进骨折愈合。
完全性骨折可能导致手臂外观异常,出现成角、缩短或旋转畸形。畸形程度与骨折类型和移位程度相关,开放性骨折还可能伴有皮肤破损。发现明显畸形时不可自行复位,应立即就医处理。医生可能通过手法复位或手术复位恢复骨骼正常解剖位置。
骨折端相互摩擦可能产生骨擦音,检查时触摸到异常活动称为骨擦感。这两种症状是骨折的特异性表现,但不应故意诱发以免加重损伤。出现骨擦音或骨擦感通常提示骨折移位明显,需及时就医进行X线检查明确骨折情况。
手臂骨折后应保持患肢制动,避免不当活动加重损伤。饮食上可适当增加富含钙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肉等,促进骨骼愈合。恢复期间遵医嘱进行康复训练,逐步恢复手臂功能。定期复查X线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注意观察手指颜色、温度和感觉变化,防止发生血液循环或神经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