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有病怎么检查确诊

肝病可通过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原学检测、肝组织活检、基因检测等方式确诊。肝病可能与病毒感染、酒精损伤、药物毒性、代谢异常、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乏力、黄疸、腹胀、肝区疼痛、食欲减退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完善相关检查。
肝功能检查是诊断肝病的基础项目,通过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中的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等指标。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总胆红素升高可能反映胆汁淤积或肝细胞坏死。该检查可初步判断肝脏损伤程度,但无法明确具体病因,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
腹部超声检查能观察肝脏形态、大小及血流情况,可发现脂肪肝、肝硬化、肝囊肿等结构性病变。CT或磁共振成像对肝肿瘤、血管病变的分辨率更高,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良恶性肿瘤。弹性成像技术可无创评估肝纤维化程度,部分替代肝穿刺活检。
针对病毒性肝炎需进行特异性抗体和病毒核酸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提示现症感染,丙型肝炎抗体阳性需进一步检测HCV-RNA。戊型肝炎病毒IgM抗体可用于急性期诊断。这些检测能明确病毒感染类型和复制活跃度,指导抗病毒治疗方案制定。
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获取肝组织标本,通过病理检查可明确肝纤维化分期、炎症活动度及病因诊断。对自身免疫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疾病具有确诊价值。但属于有创操作,可能出现出血、疼痛等并发症,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对于遗传代谢性肝病如肝豆状核变性、血色病等,可通过基因测序检测相关突变基因。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需检测SERPINA1基因变异。这类检查能明确遗传缺陷类型,为家族遗传咨询提供依据,但检测成本较高且周期较长。
确诊肝病后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饮食以低脂高蛋白为主,适量摄入新鲜蔬菜水果,严格戒酒。肝硬化患者应限制钠盐摄入,避免进食坚硬粗糙食物。遵医嘱定期复查肝功能、甲胎蛋白及影像学检查,监测病情变化。出现呕血、黑便、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