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肉瘤样癌

关键词: #肉瘤
关键词: #肉瘤
肉瘤样癌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属于上皮源性癌与肉瘤样形态混合的特殊类型癌症,可发生于肺、肾、膀胱等多个器官。其病理特征为癌细胞呈现梭形或巨细胞样肉瘤形态,具有侵袭性强、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根据发生部位不同,可分为肺肉瘤样癌、肾肉瘤样癌等亚型。
肉瘤样癌的癌细胞在显微镜下呈现梭形细胞或巨细胞样肉瘤形态,常伴有上皮样癌成分。免疫组化检测显示上皮标志物和间叶标志物共表达,如细胞角蛋白与波形蛋白同时阳性。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易发生脉管浸润和神经侵犯。
目前认为肉瘤样癌可能源于上皮细胞的间质转化,与TP53基因突变、上皮-间质转化通路激活有关。长期吸烟、石棉暴露是肺肉瘤样癌的危险因素,慢性肾脏疾病可能增加肾肉瘤样癌发病概率。肿瘤微环境中炎症因子异常释放可能促进恶性进展。
早期多无明显症状,随肿瘤增大可出现器官特异性表现。肺肉瘤样癌常见咳嗽、咯血、胸痛;肾肉瘤样癌多表现为血尿、腰部肿块;膀胱肉瘤样癌以无痛性肉眼血尿为主。部分患者伴有发热、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就诊时多已发生远处转移。
确诊需结合影像学检查与病理活检。CT或MRI可发现边界不清的占位性病变,常伴坏死灶。病理检查需多部位取材,免疫组化检测上皮标志物和间叶标志物。分子检测可发现MET基因扩增等特征性改变,有助于鉴别诊断和靶向治疗选择。
手术完全切除是局限性病变的首选治疗,但术后复发概率高。放疗敏感性较差,化疗多采用铂类联合吉西他滨方案。近年PD-1抑制剂在部分患者中显示疗效,针对MET基因异常的靶向药物如克唑替尼胶囊可能带来生存获益。多学科综合治疗可延长生存期。
肉瘤样癌患者应保持均衡营养,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清等,避免高脂饮食。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出现持续疼痛、咯血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复查CT。建议患者加入癌症康复支持小组,通过心理咨询缓解焦虑情绪,家属需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是否出现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