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性腹水怎么治疗

炎性腹水可通过控制感染、利尿治疗、腹腔穿刺引流、营养支持和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炎性腹水通常由腹腔感染、结核性腹膜炎、肝硬化、恶性肿瘤或胰腺炎等原因引起。
腹腔感染是炎性腹水的常见原因,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抗生素。细菌性腹膜炎可使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等广谱抗生素。结核性腹膜炎需规范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需监测体温、腹痛等症状变化,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
对于合并低蛋白血症的炎性腹水,可联合使用呋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用药期间需定期检测电解质,防止出现低钾血症。肝硬化患者使用利尿剂时需控制体重下降速度,避免诱发肝性脑病。利尿效果不佳时需考虑其他治疗方式。
大量腹水导致呼吸困难或腹痛时,需行腹腔穿刺引流术缓解症状。每次放腹水量不宜过多,避免诱发循环功能障碍。穿刺后需送检腹水常规、生化及细菌培养,明确腹水性质。反复穿刺者可能需留置腹腔引流管。
炎性腹水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需补充优质蛋白如乳清蛋白粉。低盐饮食有助于减轻水钠潴留,每日钠摄入量控制在2克以下。可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改善代谢功能。严重营养不良者需考虑肠外营养支持。
恶性肿瘤或胰腺炎导致的顽固性腹水,可能需行肿瘤切除、胰管引流等手术。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可考虑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术后需密切监测腹水消退情况,预防感染等并发症。手术适应证需由专科医生评估决定。
炎性腹水患者需卧床休息,限制每日饮水量。注意监测腹围、体重变化,记录24小时尿量。饮食以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为主,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利尿剂剂量。出现发热、腹痛加重或意识改变时需立即就医。定期复查腹部超声评估腹水消退情况,根据病因进行长期随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