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角子宫与纵隔子宫

关键词: #子宫
关键词: #子宫
双角子宫与纵隔子宫均属于子宫发育异常,前者表现为子宫底部凹陷呈双角状,后者因宫腔内存在纵隔将子宫部分或完全分隔。两者均可通过超声检查或宫腔镜确诊,治疗方案需根据症状及生育需求制定。
双角子宫因苗勒管融合不全导致子宫底部凹陷,形成两个分离的宫角,但宫颈单一。部分患者可能无症状,部分可能出现痛经、流产或早产。无症状者通常无须治疗,反复流产者可考虑子宫成形术。妊娠期需加强监测,预防胎位异常或子宫破裂风险。
纵隔子宫因苗勒管吸收障碍导致宫腔内存在纤维肌性隔膜,分为完全性纵隔和不完全性纵隔。常见症状为不孕、反复流产或胎位异常。宫腔镜下纵隔切除术是主要治疗方式,术后妊娠成功率较高。未治疗者妊娠时应评估宫颈机能,必要时行宫颈环扎术。
三维超声可清晰显示子宫形态,区分双角子宫与纵隔子宫。磁共振成像能进一步评估肌层结构,宫腔镜可直接观察纵隔形态及范围。需注意与双子宫鉴别,后者具有两个独立的宫颈和宫腔。
合并子宫畸形的孕妇需早期建档,定期评估胎儿发育及宫颈长度。双角子宫妊娠中晚期可能发生子宫扭转,纵隔子宫易出现胎儿生长受限。建议产科与生殖医学多学科协作,必要时提前制定分娩方案。
宫腔镜术后需预防宫腔粘连,可放置宫内节育器或使用雌激素。术后3个月复查宫腔形态,确认恢复后再计划妊娠。妊娠后需加强产检频次,监测子宫瘢痕情况,避免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
确诊子宫畸形后应避免过度焦虑,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可获得良好妊娠结局。计划怀孕前建议进行孕前咨询,孕期保持规律作息,补充叶酸及铁剂。若出现阴道流血或腹痛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药物。产后需关注月经恢复情况,定期妇科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