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临床特征有哪些症状

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特征主要有患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浅静脉曲张、皮肤颜色改变、活动受限等。深静脉血栓形成可能与血流缓慢、血管内皮损伤、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单侧下肢突发性肿胀、压痛等症状。
深静脉血栓最常见的症状是突发性单侧下肢肿胀,多从小腿开始逐渐向上蔓延。肿胀部位伴有持续性胀痛或钝痛,站立或行走时加重,抬高患肢可缓解。血栓堵塞静脉导致血液回流受阻,组织液渗出引发水肿。触诊可发现患肢周径较健侧增粗,按压胫骨前区可能出现凹陷性水肿。
血栓形成部位皮肤温度可较健侧升高,触摸有发热感。由于静脉回流障碍导致局部代谢产物堆积,引发炎症反应。部分患者可能伴有低热,体温多在37.5-38.5摄氏度之间。需与蜂窝织炎等感染性疾病鉴别,后者通常伴有皮肤发红、边界清晰的炎性病灶。
深静脉阻塞后,血液通过浅表静脉代偿性回流,可见皮下浅静脉扩张迂曲。长期血栓可能导致继发性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形成肉眼可见的蚓状静脉团。严重者会出现静脉性溃疡,好发于踝关节上方内侧,创面难以愈合。这类患者往往存在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病史。
急性期患肢皮肤可呈现发绀或暗红色,与静脉淤血有关。慢性期可能出现色素沉着,常见于踝关节周围。严重病例会发生淤血性皮炎,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瘙痒。若出现苍白、皮温降低需警惕股青肿,这是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重表现。
由于肿胀疼痛,患者常主动限制患肢活动。膝关节屈伸可能诱发小腿剧痛,称为霍曼斯征阳性。长期制动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部分患者行走时出现间歇性跛行,需与动脉缺血性疾病鉴别。血栓脱落引发肺栓塞时会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全身症状。
深静脉血栓患者应避免久坐久站,卧床时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急性期需绝对制动防止血栓脱落,恢复期在医生指导下逐步进行踝泵运动。穿着医用弹力袜可改善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但需测量腿围选择合适压力等级。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多饮水有助于预防复发,术后患者应按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出现呼吸困难、咯血等肺栓塞症状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