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六种异常现象不必惊慌

儿科编辑 健康科普君
0次浏览

关键词: #新生儿

新生儿出现生理性黄疸、粟粒疹、马牙、螳螂嘴、乳腺肿大、假月经这六种现象通常无须特殊处理。这些多为正常生理现象,与胎儿期母体激素影响、皮肤腺体发育不成熟等因素有关,多数在出生后数日至数周内自行消退。

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出生后2-3天可能出现皮肤黏膜黄染,7-10天逐渐消退。因胎儿红细胞破坏后胆红素代谢暂时不足导致,建议增加喂养频次促进排泄。若黄疸出现时间早于24小时或持续超过两周,需警惕病理性黄疸。

2、粟粒疹

表现为鼻尖、面颊部位的白色小丘疹,由皮脂腺分泌物堵塞引起。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即可,禁止挤压或涂抹药膏。通常1个月内自行消退,若继发红肿需排除新生儿痤疮。

3、马牙

牙龈上出现的黄白色米粒状隆起,实为上皮细胞堆积形成的角化珠。不影响吮吸功能且无疼痛感,切勿用针挑破以免感染。多数在出生后3-4周自然脱落。

4、螳螂嘴

口腔两侧各有一块脂肪垫隆起,属于吸吮肌群发育的正常结构。可增强哺乳时的负压吸附能力,随着辅食添加会逐渐变平,切忌人为按压损伤黏膜。

5、乳腺肿大

因母体雌激素中断导致的暂时性乳房肿胀,男女婴均可能出现。禁止挤压或热敷,避免引发乳腺炎。通常2-3周内消退,若伴发皮肤发红发热需就医。

6、假月经

女婴阴道出现的少量血性分泌物,与母体雌激素撤退有关。用温水轻柔清洁外阴即可,持续超过1周或出血量增多需排除凝血功能障碍。

家长需每日记录异常现象的变化情况,维持适宜室温避免过热,选择纯棉透气衣物减少摩擦刺激。母乳喂养有助于促进新生儿代谢调节,哺乳前后注意清洁双手。若出现异常现象伴随发热、拒奶、嗜睡或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至儿科门诊评估。新生儿护理期间避免使用民间偏方处理,所有外用药膏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