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骨髓炎什么时候手术

慢性骨髓炎通常在药物治疗无效、病灶持续进展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建议手术干预。慢性骨髓炎的手术时机主要取决于感染控制情况、骨质破坏程度以及全身症状。
慢性骨髓炎患者若经过4-6周规范抗生素治疗仍存在持续发热、局部红肿热痛等感染症状,或影像学检查显示死骨形成、骨质破坏范围扩大,此时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对于合并窦道形成、病理性骨折或神经血管压迫的患者,手术干预更为紧迫。儿童患者若出现骨骨骺破坏影响骨骼发育,也需尽早手术清除病灶。手术方式包括病灶清除术、死骨切除术、局部灌洗引流术等,部分严重病例可能需要进行骨移植或骨延长术。
慢性骨髓炎术后需继续使用敏感抗生素4-6周,定期复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日常生活中应保持手术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内固定物松动。饮食上适当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促进伤口愈合和骨质修复。吸烟患者必须严格戒烟,糖尿病患需控制血糖水平。术后康复期间出现发热、伤口渗液等情况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