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动脉栓塞是什么病症状

肠系膜动脉栓塞是指肠系膜动脉被血栓或其他栓子阻塞导致肠道缺血坏死的急危重症,典型症状包括突发剧烈腹痛、恶心呕吐、腹泻血便、腹胀及休克。肠系膜动脉栓塞可能由心房颤动、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瓣膜病、血管炎或高凝状态等因素引起,需紧急就医干预。
腹痛多位于脐周或上腹部,呈持续性绞痛或刀割样疼痛,与体征不符是其特征。疼痛程度剧烈且难以缓解,常伴随强迫体位。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时腹痛可放射至全腹,早期听诊肠鸣音亢进,后期因肠麻痹减弱或消失。需立即禁食并静脉补液,急诊行增强CT或血管造影确诊。
缺血早期因肠道痉挛反射出现频繁呕吐,呕吐物初为胃内容物,后期可含胆汁或血性液体。伴随面色苍白、出冷汗等自主神经症状。需留置胃管减压,避免误吸,同时监测电解质平衡。呕吐症状提示病情进展至肠壁水肿阶段。
肠道黏膜缺血坏死导致黏液血便或果酱样便,便潜血试验强阳性。严重时可出现鲜血便伴腥臭味,提示肠黏膜屏障破坏。需采集粪便标本送检,避免使用止泻药物。血便出现常预示不可逆肠坏死,需紧急手术评估肠管活性。
肠壁水肿及麻痹性肠梗阻导致进行性腹胀,腹部叩诊呈鼓音,触诊肌卫明显。腹腔穿刺可能抽出血性腹水。需动态监测腹围变化,禁食期间给予胃肠外营养支持。腹胀加重伴发热提示肠穿孔风险。
晚期因大量体液丢失、毒素吸收及感染出现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增快、意识模糊。需快速补液扩容,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休克是预后不良的征兆,死亡率显著升高,需多学科协作抢救。
肠系膜动脉栓塞患者应绝对卧床制动,避免腹部按压。确诊后6小时内是血管再通黄金窗口期,可采用尿激酶溶栓、取栓导管介入或肠系膜动脉搭桥手术。术后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日常需控制高血压、房颤等基础病,戒烟限酒,突发腹痛持续2小时不缓解须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