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胃炎的治疗方法

儿童急性胃炎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使用药物、热敷腹部、静脉补液等方式治疗。儿童急性胃炎通常由感染、饮食不当、药物刺激、过敏反应、应激反应等原因引起。
儿童急性胃炎发作期间需暂停固体食物,改为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稀粥、藕粉等。症状缓解后可逐步添加易消化的食物,如蒸蛋羹、烂面条、土豆泥等。避免高糖、高脂、辛辣刺激性食物。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哺乳,但母亲需避免进食可能诱发过敏的食物。
呕吐腹泻可能导致脱水,需少量多次补充口服补液盐溶液,每次5-10毫升,间隔10-15分钟。可选用口服补液盐散或低渗口服补液溶液。观察尿量、口唇湿润度等脱水指征。若出现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等中重度脱水表现,应立即就医。
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胃炎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呕吐严重时可使用蒙脱石散保护胃肠黏膜,或口服多潘立酮混悬液改善胃动力。腹痛明显但无穿孔风险时,可短期使用颠茄合剂缓解痉挛。禁用非甾体抗炎药以免加重胃黏膜损伤。
将热水袋温度控制在40-45℃,用毛巾包裹后放置于患儿上腹部,每次15-20分钟。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操作时需密切观察皮肤状况,避免烫伤。合并消化道出血或疑似阑尾炎时禁止热敷。
对于频繁呕吐无法经口补液或出现中重度脱水的患儿,需住院进行静脉补液治疗。常用0.9%氯化钠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按比例配制,根据脱水程度调整输液速度。严重电解质紊乱时需补充氯化钾注射液等。静脉补液期间需监测心率、尿量等指标。
儿童急性胃炎恢复期应继续维持清淡饮食2-3天,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呕血、剧烈腹痛、意识改变等警示症状,需及时复诊。平时应培养儿童良好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进食不洁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