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手术后脱位怎么办

髋关节手术后脱位可通过保持体位固定、及时就医复位、佩戴支具保护、调整康复训练计划、必要时手术修复等方式处理。髋关节术后脱位通常与假体位置异常、肌肉力量不足、过早负重活动等因素有关。
发生脱位后需立即制动,避免患侧髋关节屈曲超过90度或内收内旋。可用枕头支撑下肢维持外展中立位,防止脱位加重。此时禁止自行尝试手法复位,错误操作可能损伤血管神经或加重关节软骨损伤。
需在麻醉下由骨科医生进行闭合复位,复位后需拍摄X线确认关节对位情况。若伴有假体周围骨折或反复脱位,可能需在手术室进行复位。复位后可能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可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片、塞来昔布胶囊等消炎镇痛药物。
复位后需佩戴髋关节外展支具4-6周,限制髋关节活动范围。支具可维持髋关节于外展15-30度位置,降低再次脱位概率。日常坐卧时需使用梯形枕保持双腿分开,如厕需使用加高坐便器避免过度屈髋。
康复期应加强臀中肌、股四头肌等肌群训练,可进行直腿抬高、侧卧位髋外展等低强度锻炼。术后3个月内避免跷二郎腿、深蹲等危险动作。物理治疗师可能建议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仪辅助肌肉功能恢复。
对于反复脱位或假体位置异常者,可能需行髋关节翻修术。手术方式包括更换高偏心距假体、调整髋臼杯角度、植入限制性衬垫等。术后需严格遵循6-8周的负重限制期,定期复查评估假体稳定性。
术后3个月内睡眠时建议保持仰卧位并在双腿间夹枕,避免侧卧时患肢内收。日常行走初期需使用助行器,逐渐过渡到拐杖。饮食需保证充足蛋白质和钙质摄入,如牛奶、鱼肉等,促进软组织修复。康复期间出现关节弹响、活动受限等症状需立即复诊。严格遵循医嘱进行阶段性功能锻炼,可显著降低远期脱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