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后恶露是什么

生产后恶露是指产妇分娩后从阴道排出的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的分泌物,属于产后子宫恢复的正常生理现象。恶露排出过程可分为血性恶露、浆液性恶露和白色恶露三个阶段,通常持续4-6周。
血性恶露出现在产后3-4天,颜色鲜红或暗红,主要成分为大量血液、坏死蜕膜组织和少量胎膜。此时子宫创面未完全愈合,出血量较多,可能伴有小血块。产妇需注意观察出血量,若每小时浸透超过一片卫生巾或持续排出大血块,需警惕产后出血,应及时就医。可使用产褥垫或加长卫生巾,每2-3小时更换一次,保持会阴清洁干燥。
浆液性恶露持续约10天,颜色转为淡红或棕红,含少量血液、较多坏死蜕膜碎片及宫颈黏液。此时子宫收缩逐渐加强,出血量明显减少。产妇可适当下床活动促进恶露排出,但需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若出现恶露突然增多、有异味或伴随发热,可能提示宫腔感染,需就医排查。
白色恶露持续2-4周,呈白色或黄白色,主要含大量白细胞、退化蜕膜细胞及细菌。此时子宫内创面基本愈合,分泌物逐渐减少至消失。产妇可恢复正常淋浴,但应避免盆浴或阴道冲洗。若白色恶露持续时间超过6周,或反复出现血性分泌物,需检查是否存在胎盘残留或子宫复旧不全。
恶露量突然增加、持续鲜红色超过2周、有腐臭味或伴随下腹疼痛发热时,可能与宫腔感染、胎盘胎膜残留或子宫收缩乏力有关。需就医进行超声检查,必要时使用缩宫素注射液促进子宫收缩,或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严重胎盘残留可能需行清宫术。
产后应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部,从前向后擦拭,避免使用碱性洗剂。选择透气棉质内裤并及时更换卫生用品。饮食上多摄入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铁和优质蛋白的食物,帮助造血功能恢复。可遵医嘱服用益母草颗粒促进子宫修复,但禁止自行使用活血化瘀类药物。哺乳有助于刺激宫缩,加速恶露排出。
产后6周内需禁止性生活和盆浴,避免增加感染风险。适当进行凯格尔运动可增强盆底肌力量,但避免过早进行高强度锻炼。若恶露量超过月经量、出现发热或腹痛加剧,或恶露持续时间超过6周未净,应及时至妇产科就诊,通过妇科检查、超声等明确原因。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影响婴儿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