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内腺炎是什么病症

眼部内腺炎通常是指睑板腺炎,也称为睑板腺功能障碍,是睑板腺发生慢性非化脓性炎症的常见眼表疾病,可能由睑板腺堵塞、细菌感染、油脂分泌异常等因素引起,表现为眼睑红肿、灼热感、异物感、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睑板腺堵塞是睑板腺炎的常见原因,可能与用眼过度、长时间佩戴隐形眼镜、眼部清洁不足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出现眼睑边缘充血、油脂分泌物干结等症状。治疗需加强睑缘清洁,每日用温水或专用清洁液擦拭睑缘,配合热敷促进腺体疏通。医生可能建议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玻璃酸钠滴眼液、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滴眼液等药物辅助治疗。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可导致睑板腺急性炎症,常伴随眼睑局部红肿热痛、黄色脓性分泌物。发病可能与揉眼、共用毛巾等卫生习惯相关。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如妥布霉素滴眼液、加替沙星眼用凝胶,严重者可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感染期间应避免化妆和佩戴隐形眼镜。
睑板腺分泌的油脂成分改变或排出不畅可能引发慢性炎症,常见于脂溢性皮炎、酒糟鼻患者。症状包括眼睑油腻、泡沫状分泌物、晨起睁眼困难等。除常规热敷外,医生可能开具四环素可的松眼膏、地塞米松磷酸钠滴眼液等调节分泌,必要时需进行睑板腺按摩。
青春期、妊娠期或更年期激素波动可能影响睑板腺功能,导致分泌物黏稠度增加。这类患者易反复出现眼干涩、烧灼感,但红肿症状较轻。治疗以人工泪液如聚乙烯醇滴眼液为主,配合Omega-3脂肪酸补充剂改善油脂质量。
长期干眼症、结膜炎可能继发睑板腺炎,形成恶性循环。患者既有原发病的畏光、流泪症状,又叠加睑缘充血、睫毛根部鳞屑等表现。需同时治疗原发病,常用药物包括普拉洛芬滴眼液、环孢素滴眼液,严重者需进行强脉冲光治疗。
睑板腺炎患者应保持每日两次热敷,温度控制在40-45摄氏度,每次持续10分钟。饮食需减少高糖高脂摄入,增加深色蔬菜和深海鱼类。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阅读时保持30厘米以上距离。若症状持续两周无改善,或出现视力下降、剧烈疼痛需立即就诊。未规范治疗的慢性睑板腺炎可能引发角膜炎、霰粒肿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