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膜慢性活动性炎是什么意思

消化内科编辑 健康科普君
0次浏览

粘膜慢性活动性炎是指粘膜组织长期存在炎症反应且持续活跃状态,常见于胃肠、口腔呼吸道等部位,可能与感染、免疫异常、理化刺激等因素有关。

1、感染因素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粘膜慢性活动性炎的常见原因,可导致胃痛、腹胀等症状。治疗需采用四联疗法如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胶体果胶铋胶囊和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联合用药。EB病毒或白色念珠菌感染也可能引发口腔粘膜病变,表现为反复溃疡或白斑。

2、免疫异常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克罗恩病会引起肠道粘膜持续性炎症,伴随腹泻、血便等症状。治疗需使用美沙拉嗪肠溶片调节免疫,严重时需注射英夫利西单抗。部分患者存在IgA抗体介导的粘膜损伤,病理检查可见大量浆细胞浸润。

3、理化刺激

长期吸烟酗酒可导致口腔及食管粘膜反复损伤修复,表现为充血水肿。胃粘膜长期接触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可能诱发化学性炎症,需停用刺激因素并配合硫糖铝混悬凝胶保护粘膜。高温饮食、辛辣食物也是常见诱因。

4、慢性疾病继发

胆汁反流性胃炎可引起胃窦部粘膜持续性炎症,需服用铝碳酸镁咀嚼片中和胆汁。糖尿病患者易伴发口腔粘膜白色念珠菌感染,表现为舌苔增厚,可使用制霉菌素含漱液治疗。这些基础疾病控制不佳会加重粘膜病变。

5、特殊类型炎症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表现为粘膜层大量嗜酸细胞浸润,需口服泼尼松片控制过敏反应。部分病例与遗传相关,如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常携带HLA-DQ基因型,需定期监测胃镜。

粘膜慢性活动性炎患者需避免辛辣刺激饮食,戒烟限酒,保持口腔清洁。胃肠病变者建议少食多餐,选择易消化食物如米粥、蒸蛋等。定期复查内镜监测病情变化,出现粘膜糜烂、异常增生时需积极干预。长期用药者应注意保护胃粘膜,避免使用损伤粘膜的药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