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手足口病检查项目

确诊手足口病通常需要进行血常规、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粪便病毒核酸检测、血清抗体检测以及脑脊液检查等项目。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临床表现为发热、口腔疱疹及手足臀部皮疹。
血常规是手足口病的基础筛查项目,通过检测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比例辅助判断病毒感染。典型手足口病患者的白细胞计数通常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增高。该检查无需特殊准备,采血后1-2小时即可获取结果,适合作为初期筛查手段。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咽拭子样本中的肠道病毒核酸,可直接明确病原体类型。该方法对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的检出率较高,采样时需用专用拭子擦拭咽后壁,检测敏感度可达90%以上,是确诊病原学的金标准之一。
肠道病毒在粪便中排泄时间较长,发病后2-4周仍可检出病毒核酸。采集新鲜粪便样本进行PCR检测,阳性结果可辅助诊断,尤其适用于咽拭子检测阴性的疑似病例。该检查不受患儿配合度影响,但需注意样本应在2小时内送检。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通常在发病后3-5天可呈阳性。双份血清标本(急性期和恢复期)抗体滴度4倍以上升高具有确诊意义。该检查适用于病程较长或需回顾性诊断的病例,但婴幼儿抗体产生可能延迟。
当患儿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抽搐时,需进行腰椎穿刺采集脑脊液。检查包括常规生化及病毒核酸检测,可鉴别是否并发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压力升高、细胞数轻度增多且以单核细胞为主时,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受累。
确诊手足口病后应做好隔离防护,患儿用品需煮沸或日光暴晒消毒。饮食宜选择温凉流质食物避免刺激口腔疱疹,可适量饮用绿豆汤或冬瓜汁帮助清热解毒。恢复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皮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若持续高热、精神萎靡或肢体抖动需立即复诊。日常注意培养儿童洗手习惯,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