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早期内镜下手术

胃癌早期可通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等手术方式治疗。胃癌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隐痛、食欲减退等表现,内镜手术适用于病灶局限在黏膜或黏膜下层的早期胃癌。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适用于直径不超过20毫米的黏膜内癌。通过内镜向病灶底部注射生理盐水使黏膜隆起,再用高频电刀完整切除病变组织。该方法创伤小且能保留胃部结构,术后可能出现少量出血或穿孔,需配合病理检查确认切缘阴性。术后需定期复查胃镜监测复发情况。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可处理更大范围的早期胃癌病灶。通过黏膜下注射形成液体垫后,使用专用电刀逐步剥离病变黏膜层。该技术能完整切除直径超过20毫米的病灶,对黏膜下浅层浸润癌也适用。术中需精准控制剥离深度以避免穿孔,术后需禁食观察并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
内镜手术前需通过超声内镜评估肿瘤浸润深度,结合病理活检确认分化程度。适应证包括高中分化腺癌、无溃疡形成的黏膜内癌、无淋巴血管侵犯的病变。若发现病灶侵犯黏膜下层超过500微米或存在淋巴结转移风险,则需考虑追加外科手术。
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迟发性出血和穿孔。出血多发生在术后48小时内,可通过内镜电凝或夹闭处理。穿孔需根据大小选择保守治疗或外科修补。所有患者术后均需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肠溶片、泮托拉唑钠肠溶片促进创面愈合,并避免剧烈运动。
术后第一年需每3个月复查胃镜和腹部CT,第二年每6个月复查,之后每年随访。重点监测原发部位复发和异时性胃癌发生。随访期间发现可疑病灶需及时活检,若确认复发可考虑再次内镜治疗或转外科手术。同时需纠正不良饮食习惯,戒烟限酒。
胃癌早期内镜术后应保持清淡易消化饮食,逐步从流质过渡到软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蛋清帮助组织修复,每日分5-6次少量进食减轻胃部负担。术后3个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营养指标。出现呕血、黑便或持续腹痛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