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便秘怎么回事

产后便秘可能由激素水平变化、饮食结构改变、活动量减少、会阴伤口疼痛、心理压力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适度运动、药物治疗、心理疏导、中医调理等方式缓解。
产后孕激素水平下降可能导致胃肠蠕动减慢。这种情况通常伴随腹胀感,无须特殊治疗,可通过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帮助改善。若症状持续,可遵医嘱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小麦纤维素颗粒或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调节肠道功能。
月子期间高蛋白低纤维的饮食结构易引发便秘。建议每日摄入西蓝花、燕麦、火龙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同时保证2000-3000毫升饮水量。出现排便困难时可短期使用开塞露,但不宜长期依赖。
产后卧床休养时间过长会减弱肠道蠕动功能。顺产产妇产后6-12小时可尝试床边活动,剖宫产产妇待引流管拔除后也应逐步恢复行走。每天进行10-15分钟腹部按摩,以脐周为中心顺时针轻柔按压。
分娩造成的会阴撕裂或侧切伤口可能导致排便恐惧。可使用复方角菜酸酯栓缓解局部疼痛,配合温水坐浴促进伤口愈合。排便时用清洁纱布按压伤口处能减轻不适感。
角色适应困难或育儿焦虑可能通过神经反射影响肠道功能。建议家属参与新生儿护理以减轻产妇负担,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伴有明显焦虑时,医生可能建议短期使用枣仁安神胶囊等中成药。
产后便秘期间应建立固定排便习惯,晨起后饮用300毫升温开水刺激胃肠反射。饮食中增加酸奶、猕猴桃等含益生菌及有机酸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饮食。若出现便血、持续腹痛或超过1周未排便,需及时就医排除肠梗阻等器质性疾病。哺乳期用药须严格遵循医嘱,禁用含番泻叶等成分的刺激性泻药。